【齋醮】
【辭書名稱】教育大辭書
齋醮為對道教儀式的傳統稱呼,俗稱「道場」,即供齋醮神,借以求福免災。
其法為清心潔身,築壇設供,上書表章,以禱神靈。
「齋」原指清潔。
中國古代祭祀鬼神,必先齋戒沐浴,耳不聽樂,心不苟慮,手足不苟動,以防邪物和嗜欲,才能交於神明。
道教繼承古制,在行儀前也必須齋戒。
「醮」則指祭祀祈禱。
齋醮合稱就是指道教的諸般祭禱儀式,設壇擺供,誦經禮懺。
早期道教的儀式較為簡單,也不統一。
東晉、南北朝時,陸續經過整理,如南朝陸修靜、北朝寇謙之等,才形成較完整的儀範和程式,出現靈寶六齋、九齋、十二齋等齋法。
後經唐、宋、元各代,隨道教的發展而盛行,又因道教各派在各地發展形成而有所變異,其中尤以帝王所行的齋醮規模較大,乃為國祈安之用。
轉自:http://edic.nict.gov.tw/cgi-bin/tudic/gsweb.cgi?o=ddictionary
歡迎光臨 【五術堪輿學苑】 (http://_dmarc.wsky.ink/) | Powered by Discuz! X3.1 |